位於國境之南的恆春國小有著渾然天成、坐山擁海的絕妙地理位置,除了青山綠水與海光粼粼,亦有千嬌百媚、鬼斧神工的珊瑚礁地形,是滋養民族文化的淨土瑰寶。鑑此,恆春國小雖處於地震帶、風颱巢,但也順應特殊地理環境,將獨特自然景觀結合藝文與觀光,逐步發展出連動社區及戶外環境的防災課程。由校內防災基本知能奠基,再以恆春在地共同情感與記憶的詩詞和民謠串聯,帶著孩子有感地體驗與探索。這一系列結合戶外的防災課程,從古城到向山面海;從漢人文化到原民文化走讀琅嶠;從歷史的考察到垂降冒險與浮潛挑戰,逐步加深加廣,除了深化學習,更能促進孩子靈活轉化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素養導向學習的最高境界。 本校防災校園之特色: 策略: 1.以五程課進行領域、議題本位統整和潛在設計 2.以五程時間執行:領域、彈性輔導回家作業寒暑假學習 3.建構協力系統:整合核三廠、 墾丁國家公園屏南社區大學在地人力、物力資源 建構: 1.防災知識空間 2.防災技能體驗空間 透過真實情境、地理實境與生態環境3元素,打造全校6條遊學體驗路線,老師與學校周邊社區共備教學,創造情境式脈絡學習,實踐於生活看見素養。
105年第二類(優選)
106年第三類(績優)
107年第三類(優選)
109年進階(教學創意獎)
110年進階(合作共進獎)
111年進階(防災種子校園)
112年進階(防災種子校園)
防災課程
實境—老街巷道人車不分道,大團隊師生進行安全編組、行進編隊 情境—在老街十字路口,孩童遭摩托車追撞受傷,老師代理人制度啟 動,學生小隊長制度引導同學到集結點等待處置。 環境—古城老街的座落和建置,學習先人對災害的應變思維
實境—在不熟悉博館空間做出趴掩穩(DCH)動作 情境—墾丁活動中心內遇及5級地震,就地趴掩穩,並疏散到空曠處 環境—在地特色場域訪察,認識在地人文、生態外更具備警覺性
實境—茶山古道的野徑盤根錯結白榕園,如未妥適編隊,易有走失 和受傷情況 情境—在樹林間觀察,小組有人走失,善用手機或哨子自救處置 環境—從戶外野徑看見植物多樣性,同時理解植物的生長樣貌,可 能有潛藏行進危機
實境—滿州山區多毒蜂、毒蛇,山徑多以牧牛維生,牛路往往穿過毒蜂棲地,常見蜂巢於路旁。 情境—遇及採集蜂的行進姿態、戒護蜂的繞路行進、攻擊蜂的裝備使用與低行。 環境—走入社區耆老的生活場域,看見前人智慧,如何面對生物的危機和自救方法。
實境—大樓設有緊急逃生窗、垂降設備,火警地震要真實敢用、自主會用。 情境—6級地震、電梯、樓梯不能通行,要藉由垂降設備自行將自己輸送到地面。 環境—山野探索有懸崖、山溝、無痕山林的行進,就要用到吊環、結繩技能。
實境 —在超過五米的真實海水深度裏,操作浮潛裝備技能學習。 情境 —因為大浪沖擊,造成面鏡脫落、救生衣扣帶足不著地情況進行穿妥 所有裝備。 環境 —入水認識海中生物,體驗珊瑚礁地形浮潛出時浪象不穩定是潮間帶特性情境,從體驗中感受裝備技能重要。
1. 藉由實地走訪,認識寄居蟹、閩南式建築及瓊麻 2. 透過分組練習的方式,讓學生熟練防災基本要點-趴掩穩 3. 藉由異地的防災演練,培養孩子擁有因應情境不同的防災能力 4. 認識在地文化,學習新知並能運用於生活情境
1.藉由實地勘察認識核災集結點 2.藉由行走編隊,進行都市行進演練 3.透過秩序規範教學不推、不語、不跑的良好素養 4.透過實地的生活演練培養孩子擁有帶著走的防災能力 5.認識在地文化,理解環境並能有效運用
1. 藉由走查,讓孩子理解先民開墾拓茶山產業的歷史,並親嘗台灣最南海岸栽種之港口茶 的風味。 2. 藉由交流,能理解與欣賞恆春民謠與滿州民謠的不同風貌。 3. 藉由野外場域行走編隊,理解野外場域的安全應變方式。 4. 藉由野外走失困境演練,理解應用隨身物品的自救方式。
1. 本教學活動設計著重於野外求生概念、防災技能等科技統整等模式,並結合藝術創作 表達落實學習行動。 2. 透過導覽教學讓孩子理解當生活周遭危險情境的辨識和處理危機的方法。 3. 藉由實地的覺察生活中潛藏的危機,在團隊活動中演練防災能力,有可以藉此運用策 略或資源保護自己,提高預防及應變危機的能力,。
1.藉由走查,比對還原牡丹社事件重要節點。 2.藉由交流,對歷史事件作原民本位的換位思考。 3.藉由操作,理解原民智慧在面對天然災害的應用方式。 4.藉由垂降,發現現代器材與原始器材應用的共通科學原理。
1.能認識海中不同的魚、珊瑚、貝類等生物。 2.能認識水域活動的危險性,察覺演練情境與真實情境的不同。 3.能在水中熟練安全裝備的組裝,進而自救救人。 4.能利用野外追蹤記號找尋提示,完成任務。 5.透過兩校交流,推廣月琴民謠之美,體驗釣魚自然之趣,共享共學。
恆春國小每週五大下課時間都會進行防災演練,除了學會抗震基本功──「趴、掩、穩」正確性、立即性,熟稔疏散動線及「室內靜音、室外快走」,不大叫、不衝刺、沈著冷靜應對,疏散流暢面對,各班疏散至集結點後便進行全校性健康操舞動,將每周五大下課的防災演練愈臻純熟之外,更融入災知能生活化、趣味化,亦可達潛移默化之功效。 但由於本校於110年8月啟用新校舍,然而疫情停課至開學,學生已長達三個多月未至學校學習,新校舍落與啟用,對全校師生皆是引頸企盼且欣喜萬分,然而這一嶄新的校園樣貌卻也改變防災疏散的動線,因此,於開學第一週除了加強抗震保命三步驟之宣導外,亦啟動每周五的防災演練。9-10月份的防災演練,著重於抗震保命三步驟──「趴、掩、穩」的基本功,由線上朝會推廣「趴、掩、穩」動作技能,再由導師或當節授課教師親自示範,並引導孩子實作,力求基本功的正確性及立即性。11月份的防災演練引導孩子學習閱讀校園防災地圖,先引導學生讀懂室內路線(綠色虛線)、室外路線(紅色實線),及災害應變器具等圖例(AED、室外避難所、急救站、滅火器、消防栓、指揮中心……),後由各班教師引導學生依循校園防災地圖試走疏散路線。12月份分年段進行災時(趴掩穩)及災後(疏散逃生)演練,並依據學校仍處在施工現況至校外集結點集合,再以舞動健康操提升防災演練之趣味性。 本校藉由每週五防災演練的實作中發現問題,例如:教室拖鞋上課之班級若於災害發生時,是否要赤腳或穿鞋再疏散至集結點;校園施工期間是否需要新增校外集結點,待安全後再回到校內最終集結點。綜觀上述演練,提出建議並滾動式修正與調整,確保安全、精益求精。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衝擊下,全台各縣市屢傳確診案例、無一幸免,於110年5月19日台灣首次面臨史無前例停課之困境。對於突如其來的停課,全國各級學校被迫改以居家線上教學,雖然疫情改變教學型態,但也促進家庭共學之趣味性。 屏東縣教育處於暑假期間辦理線上停課不停學等的系列營隊,本校於此次營隊邀約家中長者共學,將平常在學校練習的抗震保命三步驟──「趴、掩、穩」帶入家庭,並思考不良於行的長者該如何轉化抗震保命三步驟求自保。 在這場線上營隊中,請學生邀約家中長者一同參與線上課程,共同學習,雖然無法實體面對面教學,但透過線上課程,更便於學童邀約家中長者共學與實作,除了增進代間情誼,亦將居家應災知能帶入家庭生活中,有效推廣最新應災知識與能力。 這次線上營隊除了加強「趴、掩、穩」基本功之外,更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不良於行的長者是以何種工具輔助行走,如:拐杖、助行器、輪椅等,再依據工具性質轉換災時應變措施。後逐一檢視這些輔助工具的特性,提出不同的應對策略,如:手持拐杖者雖需要拐杖輔助行走,但身體柔軟度若可趴下,則建議放下拐杖,掩護頭部、躲入桌下,最後,穩定身體,抓穩桌腳,使保護自己的桌子與身體不分開,因此,抗震保命三步驟仍是「趴、掩、穩」;而使用行動輔具者及使用輪椅者身體柔軟度不似一般人佳,且輔助多為易滑動的滾輪,面臨地震晃動時更不易穩定身體,故災時應變應先固定滾輪,將其上鎖,再尋求掩護身體的物品,穩定身體,使掩護物能與身體不分離,才能發揮保護作用,穩定身體、輔具及掩護物品,因此抗震保命三步驟則變成「鎖、掩、穩」。
不利於災難發生時攜帶與聯繫,故本校這學期創製「多功能家庭防災卡 Plus+++」,結合「家庭防災卡」、「圖書借閱」、「學生證」、「鑰匙圈」,其具有複合功能及方便攜帶之優點。
防災意識不能等待,天災意外無所不在,災害發生不挑時機,確保防災 才保生機。孩子的學習若無臨場感與趣味性,不易喚醒孩子的好奇心與學習 興趣。兒童天性喜好遊戲,遊戲化教學能有效吸引學生;兒童生性喜愛感官 學習,操作式教學將能提供孩子具像化學習;兒童與生俱有追尋成功所帶來 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以遊戲式互動幫助孩子成功戰勝天災和危機,以虛擬情 境學習臨災反應的知識與技能。 位處於國境之南的恆春,有著渾然天成、坐山擁海的絕妙地理位置,除 了青山綠水與海光粼粼,亦有千嬌百媚的珊瑚礁與鬼斧神工的珊瑚岩,是滋 養文化與民族的淨土瑰寶,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並造就許多豐富且多元 的人文素養,其中以智慧詩詞與月琴彈唱最為經典,因此本校張家瑜教師帶 領美術班學生以恆春月琴與守護城設計專屬於恆春國小的防災小萌寶,為本 教具最萌 Q 的吉祥守護公仔ˇˇ恆小萌寶,更以「搶救恆春小萌寶」為此逃脫 任務的靈魂人物。 「限時逃脫避災通」是一個實體可操作的教具,以「命運轉盤」、「機 智問答」、「答案卡牌」、「逃脫寶箱」、「敗部扭蛋」等教具,由關主(或 師長)與挑戰者(或學生)彼此互動,以時間限制添增遊戲的緊張感,結合防災 知識機智問答考驗挑戰者對防災「認知」、「情意」之學習成效,以「擴增 實境平板」及「虛擬實境眼鏡」考驗挑戰者對「技能」的準確性與熟練度, 並輔予學生臨場感與真實感,促進學生學習動機,達到寓教於樂之功效。
1. 取用在地自然情境深化詩詞與防災歌謠之課程,打造能觸動學生有感學習之優質路線。 2. 奠基於全人教育精神,結合環境教育與防災教育培養觀察、探索與適應、應變之能力。 3. 攜手社區與鄰近學校激發學習興趣與熱忱,展開處自我、處他人、處環境等互動能力。 4. 透過山野與海洋智慧體認自然人文之美,進而激發學生自我挑戰的勇氣、膽識與體魄。 5. 統整各領域所學,激發學生經驗世界,促進抽象思維能力,善於防災之自我高峰經驗。 6. 善用科技防災多元學習與評量,養成行動學習與獨立思辨知能,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7. 藉由戶外探索活動促進社會情緒學習,建立健康情緒與社會技巧,並提升整體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