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小是新北市防災教育推展中心學校,連續三年獲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防災校園建置計畫之防災進階學校」補助。 111年學校建置防災教學社群、火災情境教室榮獲優選、112年建置水土保持教室及完善各項防災硬體設施與創意教學,獲教學創意獎,展現出色的防災教育推動成果。113年度起,學校以「整合在地資源、深化韌性防災」為核心目標,更積極打造防災遊學推廣示範基地,發展出以下防災教育特色: 一、深化課程設計與創新學習 1.自製教具DIY課程:地震儀、減震結構、科學滅火器等動手做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防災意識。 2.教師自編防災桌遊:設計「山林守護者/巡山員」桌遊,寓教於樂,引導學生理解災害與環境守護。 3.建築結合課程:活用筏基雨水回收系統與滯洪池,結合學校與社區環境進行實地防災學習。 二、深耕探索體驗與防災實作 結合校務發展基金設置戶外體驗設施,將攀爬、垂降、滑降等探索課程融入防災訓練,培養學生在災害情境下的自救與應變能力,此為都會學校中極具特色之作法。 三、拓展遊學模式與未來發展 未來將結合MR實境體驗、防災繩結教學、防災闖關遊戲等多元課程,豐富學生體驗,打造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全方位學習基地,並邀請各地學子共同參與北大國小的防災遊學之旅。
111年進階(優選)
112年進階(教學創意獎)
113年進階推廣案(績優)
防災課程
介紹火災的類型及如何防火?最重要是知道家庭的緊急出口,火災發生時最佳避難路線。
介紹三峽白雞曾有的土石流災害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再利用坡地坡度變化來解釋土石流的原因之一。
以影片引起學習動機,搭配教師的簡報解說,使學生對於土石流具有基本的概念,並延伸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其次,再將水土保持的概念以簡單有趣的遊戲方式,使低年級學生在活動中保持學習興趣,同時習得知識。
將繪本《家在山那邊》轉化為教案,用說故事及玩遊戲闖關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森林的功用,當天然災害發生時,如果做好水土保持,就能將災害降到最低。
設計 27 種與水土保持相關的圖片,針對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透過思考性的遊戲活動了解水土保持的概念。教學方式採討論、體驗活動方式,讓學生不斷翻閱圖卡與錯誤的回饋,加深對於水土保持的了解。
教學過程(非演示內容,略) 、教學重點(知識的學習)1.介紹三 峽的地理環境,並透過剪輯的新聞事件,說明三峽溪流潛藏的 危險。2.說明至水域遊時的注意事項及危險因應。3 在水域發 生危險之自我保護與救援方式(叫叫拋伸划)
1.能熟練基礎序列的編程,使消防車能順利行進。 2.能理解函式在編程中的運用,並運用函式編程精簡主程式編程。 3.能理解條件語句的意涵並進行編程。 4.能與同學互助合作,並尊重彼此的想法。
歡迎來到北大國小社區教室「火神的眼淚」展場,映入眼簾的布置是以 在地三峽老街街景為主題,設計的火災教學牆面。本場地是多功能使用 的場地,平時可做為社區教室提供一般民眾借用,上課時段則做為早到 或晚回同學暫停留等待家長接送場所(或課後班、本土語等教室)。會設 置這間火災教學教室作為示範教學基地,是有原因的(故事):2021 年8 月11 日清晨本校剛升上2、4 年及二位學生及其家屬,因火災傷亡慘 重,學校為加強防範火災帶來的傷亡,除了呼籲大家重視防火安全,更 結合消防局完整宣導與火災相關的知識,達到境教的功能。
以往水土保持教育宣導都以偏遠或曾有災害學校為主,但都市型學校學生無法親自 體會,本校基於此目地,特地設立此教室。藉由,雨量圖示、颱風歷史紀錄、桌 遊、水保行動書車…等教具,讓學生自然而然學習相關水保知識。另外,更成立水 保教師社群,進階推廣水土保持教育。
共有4種DIY課程,透過手作DIY課程,認識地震警報、減震、消防等適合兒童的相關知識。 1、「木質地震警報器」,造型是仿造東漢張儀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的造型所製,當地震來臨時,中間的圓球晃動觸動旁邊機關,就會發出聲響。 2、「現代地震儀」,造型較簡單,當地震來臨且晃動時,中間的圓球會掉落,讓包錫箔紙的圓球與圓盤上的感應條導電,這時候就會發出聲響。 3、「減震結構」,是一種利用彈性原理,減緩結構受到震動的影響。這原理也廣泛運用到建築、橋樑、交通工具等等減震設施中。 4、「科學滅火罐」利用二氧化碳不助燃的原理,以簡單的原料製造二氧化碳,達到滅火功效 。
本桌遊遊戲「 森林守護者-巡山員 」是本校陳民峰老師所開發設計,在遊戲中玩家化身為巡山員,一邊完成森林復育、保育動物野放,一邊防止森林大火與盜獵者的威脅, 守護臺灣的山林!
北大國小新規劃MR實境體驗,並與華梵大&師範大學合作,結合混合實境與沈浸式投影,模擬地震來臨時學生如何應對,讓學生藉由互動式實境體驗以遊戲方式學習防災知能。
以建築與社區環境結合課程:因應短延時強降雨的季節特性,校內滯洪池以筏基雨水回收同時兼具資源利用與社區防洪防災,校外綠家園同學步道,更是滯洪池將學校與社區環境進行實地防災學習。
本校以校務基金設置戶外體驗設施,將攀爬、垂降、滑降等探索課程融入防災訓練,培養學生在災害情境下的自救與應變能力,此為都會學校中極具特色之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