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為第三年申請進階學校,我們對防災教育有更清楚的認識與自我期許。防災教育因地置宜,桶頭國小以所在位置偏鄉之劣勢轉換為優勢,鄉村人口外移學生減少,但仍為各界參訪與休閒之首要考量,且南投縣以觀光首都自許,境內具有東亞最大的消防署訓練中心,校長為績優防災士;科博館所屬的霧峰921地震教育園區、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水土保持與農村發展署的辦公處所也位於中興新村;古坑鄉草嶺潭四度潰堤後成功的農村再生。桶頭國小近年來已與各單位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第三年持續充實學校實力與亮點,建置防災教育據點,分享防災教育經營與作為,擴大影響力,提供各界參考。 過去計畫補助執行成果,於校內硬體建置防災設施設備,並結合經濟部水利署、農村發展與水土保持署、環保局等相關計畫,逐步將校園建設成為防災示範基地,並支援社區防災場域及器材。軟體方面充實師生及民眾防災素養,積極邀請各界專業人士到校對師生宣導,以各項課程、對外設攤、實地參訪,環繞防災主題,建構防災素養與公民意識,勇於展現分享所學,進一步教育家長與民眾。持續的努力,我們相信桶頭國小會更進步。
108年基礎(績優)
111年進階(優選)
112年進階(績優)
113年進階推廣案(推廣貢獻獎)
防災課程
1. 參訪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2. 觀察九二一地震的地表破裂原狀,其槽溝的剖面同時呈現出非常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這是多次地震所造成的結果,也是世界上非常難得見到的地質景觀。
先準備三個分別裝滿泥土的水桶,再分別在泥土上面佈置1.竹葉2.雜草3.裸露,再請學生使用裝滿1000CC自來水澆花器,各自澆灌,觀察流出的泥水量,來了解在以上三種情況下,何種佈置可以達到保護土壤的功用。
結合桶頭里辦公室一同辦理避難防災演練課程,先藉由觀看影片及觀念宣導認識地震的危害,並引入國家防災日以及全國一致的防震應變動作「趴、掩、穩」,運用行軍床的布讓學生體驗當地震來臨時比起站立或蹲下,身體以低姿勢的「趴下」會最為穩定、不被地震晃倒;準備防災包、防災頭套,實際演練避難動作、逃生路線及全校教職員的救災任務,協助學童與成人建立正確防災SOP觀念,並能主動與家人傳達正確的防災知識。
桶頭國小位於南投縣竹山鎮,鄰近雲林縣華山地區,具縣市交流的地利之便,校園中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以及鄰近桶頭攔河堰,讓桶頭國小是一個推動環境資源永續的校園環境,本校學區內的家長大部分務農,尤其以茶業、竹業、種植香蕉、檳榔為主,藉由學校教育將水土保持與土石流防災教育推動至本校學區及鄰近區域,將有助益水土保持及環境資源永續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為增進水土保持的教育推廣及傳承,桶頭國小教學團隊以多元方式推動水土保持處理與自然保育等理念,並於營造優良教學與學習環境中,賦予在地產業特色,以及藉由實務體驗教學活動,讓親師生認同在地文化,瞭解在地環境敏感地區,懂得保育水土資源、減免災害。因此,桶頭國小教學團隊以多元環境教育方式推動環境教育;並將災害風險管理思維融入推動多元環境教育理念中,同時凝聚共識於「防災、永續、保育」如此平時推動環境教育應落實於生活教育之中,進而積極推動環境教育核心工作與作為,讓環境教育素養成為終身學習素養之一環。 為提升教學品質及環境教育專業性,本校水土保持教育推廣專區,擬規劃整理教具室空間,作為水土保持教具展示,並將運用多功能教室,作為水土保持與土石流防災教育、綜合活動等課程活動的空間,此外,運用教室外牆規劃作為防災宣導的視覺設計也是水土保持防災教育推廣專區的裝置重點。本校建置水土保持防災教育推廣專區,以強化學生及教師在環境教育中體驗學習,提昇學生及教師的知識、態度及技能三方面統合,並利於向其他國中小學推廣水土保持與校園永續等理念。"
鄰近校園或推薦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