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的防災教育,因應其地理位置偏遠、交通易中斷的特性,核心目標是將東莒打造成具備「韌性島嶼」能力的社區,培養學生與居民具備防災意識、應變自救及獨立生存能力。 其防災教育特色涵蓋多個重要層面: • 海航安全與水域安全:課程結合學科與實際操作,涵蓋航海知識、通訊、救生設備使用,並強化船艇操控、海上救人及直升機救援模擬等技能,提升海上應變能力。 • 野外求生:教授利用在地資源進行野地搭帳、生火、製繩、淨水等基本求生技能. 生活實驗室結合地質踏查理解災害潛勢、潮間帶觀察、野生植物識別(可食與有毒)及潮間帶食物採集,強化災時自給能力。 • 緊急救護:透過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或基本救命術(BLS),培訓居民快速評估傷患與初步處置,學習CPR/AED、創傷處理,減少黃金救援時間,提升離島在醫療資源有限下的自主救護能力。 • 災害應變與災後復原:培訓社區成員操作小型機具(如怪手、小山貓),協助災後道路清理、拆除,強化社區自主防災能力,能在第一時間自救互助並打通救援通道。 • 防災夥伴關係建立:積極與在地消防、派出所、軍方(莒光守備大隊)、鄉公所等單位合作,整合資源提升救災應變力,建立「同島一命」的社區互助防災觀念。 • 實境體驗與文化連結:透過生活實驗室及海洋教育活動,模擬海上求生(如翻船演練)、進行動手實作(如生火野炊),並從在地歷史文化中學習傳統生存智慧與防災啟示。 東莒國小透過這些多元且貼近在地環境的教育內容,致力於建構一個更安全、更具韌性的島嶼社區。
108年進階(績優)
110年進階(績優)
111年進階(績優)
111年基礎(績優)
112年進階(推廣貢獻獎)
113年進階推廣案(績優)
防災課程
一、 利用防災教室-模擬船艙,了解搭乘船舶須注意之安全事項 二、 救生衣穿著課程、體驗穿著救生衣於水中實際感受。
一、 介紹火災的危害 二、 火災應變概述 三、 火災預防概述
位在台灣西北方,靠海吃海的小島「東莒」,擁有許多海洋資源,其中,豐富的潮間帶生物,平時即是在地居民的佳餚。本課程透過實地踏查,認識在地野生潮間帶生物,並結合防災概念,讓學生遇到災害來臨時,也不愁吃。
大自然的力量平時就展現在生活裡,植物更是豐富有趣。本次課程透過踏訪東莒島,認識路邊的野生植物,讓陌生的雜草,搖身一變成為救難救災的「防災植物」,當災害來臨時,不用當神農嘗百草。
對外交通依靠船舶為主的海島,海上交通安全知能顯得比路上交通安全知能更為重要,除了個人穿著救生衣的技能,行有餘力也可以救人。本課程利用火箭槍,讓學生體驗「拋繩槍」的概念,以及救人救己的精神。
利用防災教室-模擬船艙,了解搭乘船舶須注意之安全事項,搭配救生衣穿著課程、體驗穿著救生衣的感受。
本校位於離島中的離島地區,對外交通僅得倚靠船舶及直升機,且醫療效能微弱貧瘠,若發生重大事故時,無法得到適當又及時的醫療協助,因而錯失黃金搶救時機,故本次邀請「安妮怎麼了?」團隊到校辦理基本救命術(BLS)課程(4小時),充實本校教職員初步急救知能,以強化學校面對傷者到院前救護能力,減少憾事之發生。 國小學生急救課程(1.5小時)將建立故事背景來進行包裝引導,針對學生遇到緊急狀況時,可以有正確的應對能力,並了解台灣現行緊急救護系統是如何運作的,而小學生可以扮演什麼腳色?其中緊急狀況包含最危急的CPR+AED知識講解及學習正確的應對方式與技術練習操作,以提升本校學生安全意識及相關知能。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民小學舉辦的「海洋教育暨暑期遊學營」活動,旨在透過實境體驗,讓學員認識海域環境的地質風險,並強化其應變求生技能。 營隊活動內容豐富,包含模擬海上求生,例如進行翻船演練、廢船改造以及潮間帶採集,藉此提高學員在緊急狀況下的應變能力。學員也透過動手實作學習,像是造船、生火野炊及划船競賽,從挑戰中習得生存技巧並累積實戰經驗。 此外,營隊也強調深化防災意識,學習潮間帶生物辨識、傳統漁法與生存智慧。整體而言,此遊學營結合了知識、技能與文化,致力於培養學員的應變與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