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國小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屬於原住民極偏地區,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推動防災教育的特色,結合校訂課程帶領學生探討高士部落的七次遷移史故事,也學習其中的災害事件,並在最終成為遷移史牆故事的導覽員。 此外,學校積極規劃以高士部落著名「高士穀道」為主的遊學路線。穀道族語名稱為Sadjungdjung,意指路面陡峭,由下往上行走時,鼻子幾乎要碰到膝蓋。20世紀初,族人居住在地勢較高的舊部落Gade(今高士佛永久屋),水田耕地則位於山腳下的平坦谷地。每逢水稻收成,人們辛勤地扛著稻穀經由Sadjungdjung走回部落,這條堆砌著汗水的路徑因而被稱為「穀道」。1945年,強颱重創gade,迫使族人沿著穀道搬遷到現在的高士村;2009年莫拉克風災襲擊部落,部份族人又回到gade入住永久屋(資料來源:https://www.mudan-xin.com/product/9/data/28)。整條步道上處處都是排灣族人智慧,在什麼地方種植什麼植物作為地標,可以讓族人觀測出距離與位置,此外沿途還可以認識可食植物,以及那些植物適合做成陷阱捕捉獵物,這都是學生的能夠習得的知識及技能。 1.高士部落從16世紀至今,歷經七次部落遷移,每次遷移都是因為天然或人為災害等因素造成,所以發展原住民族地區文化特色--「高士部落遷移史」,成為本校防災基地的重點,讓學生透過遷移史了解災害帶來的損失及如何避免再次發生,並將遷移與選址的關係,以及相關地名所牽涉的故事,所指涉的地形考究後融入課程,並透過課程,結合高士在地特色景點,加入桌遊,更能展現原住民族地區或文化特色。 2.「高士穀道」是早年在水稻收成後,高士部落族人辛勤扛著收成的稻穀,經由此一古道背負回部落,此古道蜿蜒曲折、生態豐富 ,登頂後進入日據時代的神社遺址,可以俯瞰山腳下的八瑤灣,聆聽牡丹社事件,可融入防災教育成為山林遊學路線。 3.學校結合社區遊學內容:(1)中低年級:以學校為主要場域結合社區人員進行課程遊學(a)陷阱製作:結合原住民文化獵人智慧,進行陷阱製作教學。(b)原民射箭:傳承獵人智慧,教導遊學師生原住民射箭器具及技巧。(c)遷移歷史:高士部落四百多年來歷經7次遷移,遷移過程由學校製作3面遷移史牆進行遷移史教學。(d)結合食農:認識部落社區可食用植物,災時可以增加存活機會。(2)高年級:穀道踏查,沿著部落祖先的足跡,了解部落祖先沿途布置的標示,認識沿途的可用植物,了解祖先的遷移歷史,體驗祖先從八瑤灣揹著稻穀回部落的艱辛歷程,沿路上還會指導學員如何製作陷阱,捕捉動物。 4.結合學校在地原住民狩獵文化特色,融入校訂課程,製作相關特色教具,以達成融入原住民族地區或文化特色目標。
110年進階(優選)
111年進階(優選)
112年進階(優選)
防災課程
實地踏查高士古道,認識沿途地標、地景、植物,終點為知名景點高士神社,於此認識牡丹社事件歷史,同時可以眺望八瑤灣,接著到神社旁的高士永久屋認識莫拉克風災後的重建與遷移,課程限制15人
聆聽高士古謠傳唱,七次遷移歷史牆解說、傳統食物cinavu製作、陷阱製作、射箭體驗
以屏東縣牡丹鄉高士佛部落七次遷移史為主軸,低年級以部落神話故事為主,認識可食常見植物,認識動物、認識打獵的常識,透過自創部落防災童謠安撫人心;中年級部分以部落七次遷移史故事為主軸,了解遷移史的過程及原因,配合認識植物,認識打獵工具及認識家屋素材並透過童詩讓防災技巧琅琅上口;高年級部分讓學生能夠口說七次遷移史的過程及原因,能夠找到食用植物及設置打獵陷阱並能搭建簡易工寮,能透過部落歌謠傳唱安撫人心。
鄰近校園或推薦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