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國小位於臺東縣海端鄉,地處沖積扇地形,地勢多變且易受天然災害影響,潛在災害風險包括地震與坡地災害。因地理環境特殊,本校長期致力於推動具在地特色的防災教育,融合原住民文化與社區力量,發展出兼具傳統智慧與現代知識的防災教學模式。 學校課程設計以實作與經驗學習為核心,結合部落長者的口述歷史與傳統知識,例如觀察動植物異常行為、氣候變化等自然徵兆,作為災前風險辨識的教材,並融入課堂教學。學生透過繪製「學校及家庭防災地圖」、參與模擬避難路線與應變行動的防災演練,有效強化面對災害前、中、後各階段的應變能力。 為深化防災素養,本校亦規劃「戶外定向課程」,讓學生於真實環境中進行情境模擬演練,透過地圖判讀、定位與緊急應變實作,提升空間辨識與臨場應對能力。此外,「防災飲食文化課程」則引導學生認識原住民族在災時求生的傳統飲食智慧,如野外取水、製作簡易糧食等,並結合現代防災儲糧觀念,從文化脈絡中建構具永續觀的防災飲食知能。 在教學實踐方面,教師透過分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與任務導向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辨,並與社區耆老合作,共同開發教學內容與活動資源。學校亦定期舉辦親子共學活動,讓家長參與防災課程與演練,共同提升家庭層級的防災意識。 從教學成效觀察,學生在災害風險認識、避難策略選擇與危機處理能力等面向均有明顯進步,且能將學習內容主動傳遞至家庭與部落中,形成正向的社區防災文化。家長也表示,透過與孩子共同參與課程,不僅增進了親子互動,也讓整個家庭具備了更高的災害應對準備。 透過學校、家庭與社區三方的緊密合作,本校已逐步建立起具有文化底蘊、知識結構與實踐經驗兼具的防災教育系統,讓防災意識真正落實於學生日常生活與社區文化之中。
113年基礎(績優)
防災課程
從路跑進階跨域到定向越野課程,關心週邊潛勢環境,善用數位工具認識家鄉,以運動擴展對周遭環境的認識。
本課程以認識校園常見野菜為核心,結合防災教育,讓學生了解在災害情境中可利用的食物來源。透過實地探索與數位工具辨識野菜,並進一步動手製作野菜煎餅,提升學生的觀察力、應變力與生活技能,強化其與土地的連結與珍惜資源的態度。
鄰近校園或推薦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