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鳳林鎮林榮國民小學於創校前於民國46年8月1日土地撥用完成(無校舍),並於民國47年8月成立林榮里南平分校 (1-3年級遷回,上課地點為佛祖廟旁的道班及舊宿舍區)。民國47年10月6日第一任校長黃啟棻到任。民國48年8月1日花蓮縣林榮國小校舍成立於48年9月1日將就讀於南平國小5年級的學生連同分校學生一起遷回現在花蓮縣鳳林鎮林榮國民小學就讀,隔年民國49年6月第一屆畢業。民國94年6月9日成立附設幼兒園。 本校學區在地災害潛勢有地震災害潛勢與淹水災害潛勢,學區內族群多元,以客家族群居多,另有閩南族群、阿美族與太魯閣族;林榮里65歲以上長者約31%,0至4歲年幼者約6%;因此,林榮國小以多元族群文化內涵,並符應「活力、超越、林榮心感恩情」的學校願景,推動「和諧共融、文化底蘊、堅韌力行、永續未來」之教學課程,進而以林榮心建構「樂觀卓越,共創榮耀,活力感恩,思辨創美,生活有序」的學校,以及建構韌性林榮智慧防災校園。
113年進階推廣案(優選)
防災課程
當災害發生或在野外遇到突發狀況須野外求生時,若能更瞭解自然環境中的可食物種,則可提升求生的機會;此外,若能認識在地族群傳統民俗植物暨保種與栽種觀念與方法,除前述狀況得以做緊急應變外,亦可以傳承文化與建置基礎維生設施。
在太魯閣傳統習俗中,狩獵不僅要學會野外求生,登山技術更要高人一等。團體圈圍狩獵是最古老的方法,設陷阱是最普遍的狩獵方式,腳套陷阱(繫蹄式)主要用來捕捉山豬、山羌等大型獵物。石板陷阱用來捕捉小型鳥類或鼠類。還有專捉更大型動物的地窖陷阱、木刺或竹刺陷阱。獵槍、弓箭、矛配刀等也是打獵利器。但要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得打獵,等到秋冬才是獵季;家有喜事要禁獵一年,父母死亡要禁獵二年;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戒律,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糾紛
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土樓最早蓋成保壘,主要抵禦為非做歹、燒家搶劫的盜賊入侵。由於資金與建築技術緣故,早期土樓是蓋成方形,後來經濟改善且建造技術日趨成熟,演變成圓形土樓,兼具防震(圓錐體,耐震力強),防風(圓形輪廓消減受力面積)的效果。
鄰近校園或推薦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