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架構融入在地文化防災教育課程:以走讀庄頭認識在地人文、歷史、文化為基底,落實食農教育、五鐵馬溯源、山野教育及防災教育課程涵養在地防災知識與技能。 2.建構在地防災深根學園推廣基地:活化閒置教室空間,布置教學情境營造自主學習環境;採購及研發操作教具,豐富學習內容提升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 3.搭構跨領域課程展現專案成果:進行防災課程評鑑、頒發登笠頂山證書、學生進行鐵馬溯源文化簡報、防災志工取得正式培訓證書及寒暑假專題報告及美勞作品製作。
112年進階(優選)
113年進階推廣案(教學創意獎)
防災課程
1.溯古:探討社區人文歷史與龍頸溪關聯,由歷史軌跡中認識龍頸溪造就的客家文化歷史。 2.知今:梳理校訂課程,發展在地專案課程,從在地出發、在地行動,增進愛鄉愛土情懷。 3.調整:教案課程經由共備、觀課及議課程序完備專案課程。 4.傳揚:培訓防災小志工、整合方案所學撰寫在地主題研究及美術作品製作,分享與推展學習成果。
一、校訂課程-文化探究: 1.低年級-龍頸溪踏查(環境探勘與觀察課程) 2.中年級-食農教育(防災食物製作課程) 3.高年級-鐵馬溯源(沿龍頸溪河畔探訪二崙疏洪道設施與沿路龍頸溪現況踏查課程)、登笠頂山(登頂後眺望內埔地區淹水潛勢災害地勢分布實地觀察課程)、龍頸溪防災教育課程(龍頸溪與防災、龍頸溪水流速檢測、龍頸溪水質檢測及簡易水位警示器製作共4節) 4.各年級學生寒暑假龍頸溪生態、歷史、汙染及防災等主題研究及創意美勞。 二、龍頸溪水域防災教具開發 1.龍頸溪水域防災大富翁 2.水位警示器(四年級自然電路) 3.龍頸溪河道觀察模組(五年級自然地貌) 4.防災背包對對碰 5.人為設施對河道水流影響觀察模組 三、室內/戶外遊學套餐路線 1.龍頸溪踏查 2.鐵馬溯源 3.室內學習分站
鄰近校園或推薦場館